2009年4月12日 星期日

禮儀師之奏鳴曲
















為這部電影,為生命,為死亡,而感動。男主角的演技屬一流,導演拍攝一絲不苟,配樂和美指尤其出色。

而最值得誇獎的,是題材。中國人有句話,未知生,焉知死。電影卻反過來說,未知死,焉知生。知死的知,並不是去經歷,去嘗試,而是面對,是尊重。戲中主角大悟偶然下應徵「送行服務員」一職,負責在村中清潔遺體和整理儀容等的入棺儀式。

大悟受盡白眼,連心愛他的妻子也嫌棄他,決絕地說,她一生沒有反對他的什麼,只是當死人化妝師就不能接受。多年沒見的兒時朋友,也因為他這份職業,拒絕跟他來往。喪禮上的家屬,跟後輩說,日後千萬不能像他,淪落做厭惡性的工作。這正表達了一種人類懼怕死亡的思想-不只懼怕自己的死,也怕別人的死,因為死亡是不潔的。

然而,大悟卻敬業樂業,經歷一場又一場的儀式,送別了老人、兒童、澡堂阿姨還有拋下家庭不管的爸爸,漸漸了解了妝扮死者的重要意義。死,也要有尊嚴,要一絲不苟,就像大悟為死去的澡堂阿姨戴上她最喜歡的圍巾一樣,把人生的美好,帶到死亡的國度去。

只要勇敢面對死亡,才能明白生命存在的意義。就像大悟一樣,透過禮儀師的工作,明白到自己生存的目的,是為死者送上漂亮的一程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