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九年四月十五日,中共已故領袖胡耀邦逝世二十周年,這天,一個本該悼念的日子,上海市一片平靜,竟然沒有半個悼念活動,紀念一位勞心勞力、致力改革的清廉領袖。
也不用大驚小怪,沒有丁點悼念活動,是理所當然的。畢竟,在中國,什麼才是硬道理?
都說中國人有一優點,就是會包容,懂得設身處地為大局著想,寧願犧牲小我利益,保全大局。汶川地震後,內地作家余秋雨在網上發表<含淚勸告請願災民>一文,有這樣的話:
"堰塞湖的问题是悬在几十万人头上的凶剑,卫生防疫问题也急不可待,灾区上上下下所有的力量还在气喘吁吁地忙于救灾,人口大幅度流动,一切都处于临时状态, 因此,确实很难快速腾出手来处理已经倒塌的校舍建筑质量的法律问题。我想,你们一定是识大体、明大理的人,先让大家把最危急的关及几十万、几百万活着的人 的安全问题解决了,怎么样?"
如此語重心長的含淚勸告,識大體、明大理的人肯定不會受其感動,除非腦袋出了毛病的話。為什麼一個管理著十三億人的政府和一個擁有七千萬黨員的共產黨,不能在救災的同時,著手追究豆腐渣工程的責任?按照余秋雨的邏輯,識大體、明大理的人民更應在危急存亡之際,不理三七二十一,跑到四川救災。當然,這是誇張的推論,但意思大概如此。現在,那"几十万、几百万活着的人 的安全问题解决"了,法律責任的追究呢?不用多說,只需把藝術家艾未未Google一下(這情況下,百度一下是不行的),就能一目了然。
這話扯得太遠了。我想說的是,中國人就是有這種為大局著想的慣性思維,覺得什麼悼念活動,什麼敏感問題,也該壓下去,讓步給經濟發展。因為,發展才是硬道理,正如,一股腦兒救災才是大道理。
2009年4月29日 星期三
2009年4月28日 星期二
敘舊-新一頁
天樂從英國回來,又跑到北京去,在京城小學當個英語老師,待了一個月,又回來了。我跟他真老朋友,多年來,即使彼此身在兩地,仍保持見面,實是難得。
他本來想當平面設計師,但後來覺得,畢竟最有興趣的還是當教師。
他說,當教師需要勇氣,也要鼓勵。勇氣要靠自己,鼓勵則由別人給予。
香港的老師說,都是打份工。對,老師是份工作,也是份可敬的工作。但說出這些話的老師,只把教書當成每天九至五的工作,說穿了,就是不喜歡這份工作,怎樣教好學生?
他本來想當平面設計師,但後來覺得,畢竟最有興趣的還是當教師。
他說,當教師需要勇氣,也要鼓勵。勇氣要靠自己,鼓勵則由別人給予。
香港的老師說,都是打份工。對,老師是份工作,也是份可敬的工作。但說出這些話的老師,只把教書當成每天九至五的工作,說穿了,就是不喜歡這份工作,怎樣教好學生?
2009年4月21日 星期二
上海之行 - 遊園驚夢
在蘇州的第一個晚上,因為走錯路,錯過了夜遊園林,還無理地跟守衛理論起來。最後,不但園沒有遊到,還走了許多冤枉路。
第二天,特意早來,以彌補昨日的冒失。門票不便宜,遊園前三思了,還是覺得要進去,不然浪費了時間和腳力,況且晚上遊園,畢生從沒試過。
如果不是看見其他遊人的現代服飾裝扮,還以為自己回到了古代,走進了紅樓古夢裡去。有這樣的感覺,是因為園裡燈光昏暗,庭台樓閣在湖中倒影,隨著波光搖曳,亦幻亦真,令人不知今夕是何年。如果八十塊錢能夠回到古代去,這錢是值得給的。如果不能,花了這筆錢也最少能夠懷古,跟身邊人坐在假山假石上,嚐嚐古代男女幽會的滋味。此刻心中的快樂,源於自己畢竟是置身二十一世紀的現代人,享有自由戀愛的權利,不用再受父母之約,媒妁之言這個封建枷鎖的煎熬。
上海之行 - 拙政園
2009年4月20日 星期一
上海之行-小橋流水人家
上有天堂,下有蘇杭。如果江南是個大宅,上海是得體的客廳,而蘇州就是別緻的園林。但據蘇州人所說,現在看見的蘇州,目標是發展為工商業並重的現代化城市,再不是過去的小橋流水人家了。因為要修地鐵的緣故,今天蘇州的交通,據說比京城還要堵,出租車公車在路上蝸牛般爬行,像個患有嚴重血管閉塞的病人。
走在連鎖店林立的觀前街上,正當以為古代蘇州不再,小橋流水人家已成往事,卻料不到在相隔兩條街的平江路上,竟保留著南宋的古代民居。雖然這裡顯然是官府的刻意保留,不是原來的自然風光,但我仍然慶幸小橋流水人家竟然沒有消失於蘇州城內。
平江路上,開了寥寥數家咖啡館、茶館、畫廊和客棧,遊人不多,少了觀前街上的喧嘩吵鬧,卻多了一份大城市少見的淳樸感。那天晚上,遠處傳來了音樂-原來是一班上了年紀的阿姨,吃飽飯後,相約一起,聞歌起舞!
上海之行-孫中山紀念館
孫中山先生的紀念館坐落於種滿梧桐的思南路旁。民國初期,中國陷入軍閥割據的局面,孫中山當時落戶在匯集了各方各國思潮的上海,落實改組國民黨,採立聯俄容共的政策,共同抵禦軍閥。
孫中山先生的故居,就在紀念館旁。這棟優雅的樓房,高兩層,桃木地板,設計簡潔,實而不華。若果這不是當局的精心安排,重新定格,可見孫中山先生的起居儉樸,喜歡閱讀。
有趣的是,展版上竟然說,孫中山先生深信社會主義理論。我印象中,孫中山先生高舉的,是三民主義。或許他的確相信著社會主義某些教條,但真正令他欣賞的,是俄國革命中蘇共表現出的黨組織和嚴格的紀律,而不是社會主義的本身。
在中國,掌握話語權的,不是歷史,而是執政黨。國父和他的政治信仰也就不能逃過被騎劫的命運。
Google Trend
Google不愧為實用科技的創造者,剛剛推出的Google Trend, 便是一例。
Google Trend能夠為使用者找出關鍵字的受歡迎度。在Google Trend中打下關鍵字,就能立即得到過往幾年的點擊趨勢圖,以及哪個國家,哪個地區,哪種語言,擁有最高的點擊率。
一些經濟學家指出,Google Trend提供的點擊數據能夠用於經濟計量模型中,作為其中一個變量,據說可以把誤差減低18%。
Google Trend能夠為使用者找出關鍵字的受歡迎度。在Google Trend中打下關鍵字,就能立即得到過往幾年的點擊趨勢圖,以及哪個國家,哪個地區,哪種語言,擁有最高的點擊率。
一些經濟學家指出,Google Trend提供的點擊數據能夠用於經濟計量模型中,作為其中一個變量,據說可以把誤差減低18%。
上海之行-世博會
2008年,北京奧運會剛結束。踏入2009年,中國不敢怠慢,旋即密鑼緊鼓準備2010年在上海舉辦的世博會。如此馬不停蹄地舉辦世界性的大型活動,標誌著中國正努力透過軟實力提升國際地位。
這次來上海,頭一天眼睛便發癢,正想用手揉之際,突然想起曾經沾過細菌滿佈的扶手,便頓時喝停了用手騷癢的欲望-改為隔著衣服騷。在南京東路上,我曾經因為要橫過一條沙塵滾滾的馬路,不得不擠著鼻子,閉了一分鐘的氣,才能讓心理上好過一點。回家後,發覺鼻子噴出來的髒物,是黑色的。
上海塵埃漫天,到處都是陷下去的工地,或半完成的高樓大廈。大興土木,為的其實是下年世博會。為了向世界展示中國現代化的一面,上海得忍痛,在這兩年加把勁速速現代化,延伸地鐵網絡,美化市區,注入活力。但是這樣一來,會不會有點臨急抱佛腳?把現代化建築在人民的健康身上,是為人民的政府嗎?城市規劃是一步一步,有條不紊地進行,還是大步大步,前赴后继地走?
我不是城市規劃的專家,沒有確定的答案。我只明白到,污染是發展中國家不可避免的副產品。「我也不想污染的,但便宜嘛,為了生活,有啥辦法?」這是個普遍的想法,但也是個消極的想法。當每個人都這樣想的時候,便成為了藉口。污染進入了惡性循環,到時候,不只鼻子裡噴出來的東西是黑色,連黃浦江流入東海的也是黑色的。
2009年4月19日 星期日
上海之行-常德路上
去年八月,公司在上海為我們舉辦了培訓活動。我們住在常德路上的瑞士酒店,每天上班路上都會經過一塊暗黑的工地,工地上頭蓋著鐵棚,不時聚集了一班民工,也來往著一輛輛的泥車。
因為每天經過,每天都能看見,所以習慣了,這棟維修中的大廈是什麼也不以為意。
這次來上海,偶然下走過常德路,工地不見了,鐵棚拆卸了,黑暗變為光明,大廈終於以真面目示人。原來,它就是常德公寓,是張愛玲從香港回上海以後的寓所。在這裡,她寫出了多部驚動中國文壇的作品。在這裡,她邂逅了胡蘭成。現在,常德公寓翻新了,下面開了以張愛玲為主題的咖啡館。這裡雖然人面全非,但桃花依舊,常德公寓仍是私人寓所,禁止對外開放。
這種孤高的態度依舊,算是默默地守護著張小姐最後一點點的私隱和秘密。
上海之行-到步
四月,大地回春,我趁著幾天的假期,來到上海,順便到蘇州一遊。從來沒有在暖春時節遊過江南,過去來過三次,第一次記得是寒冬,與家人同遊,住在那時剛剛起步發展的浦東,最深刻的是跟爸爸在黃浦江旁冒著寒風喝著Starbucks的熱咖啡,兩父子眺望對岸的外灘夜景;之後兩次都是適逢炎炎夏日,每天出外觀光,總會落得汗流浹背,狼狽得很。
這次在春天遊江南,一下飛機,就知道沒有選錯季節。一件短袖T-shirt,剛剛好,不覺熱也不覺冷,有時候涼風吹拂,好不舒服。
在上海蒙老友熱情招待,驅車迎接,又提供住宿,不勝感激。
這次在春天遊江南,一下飛機,就知道沒有選錯季節。一件短袖T-shirt,剛剛好,不覺熱也不覺冷,有時候涼風吹拂,好不舒服。
在上海蒙老友熱情招待,驅車迎接,又提供住宿,不勝感激。
2009年4月12日 星期日
禮儀師之奏鳴曲

為這部電影,為生命,為死亡,而感動。男主角的演技屬一流,導演拍攝一絲不苟,配樂和美指尤其出色。
而最值得誇獎的,是題材。中國人有句話,未知生,焉知死。電影卻反過來說,未知死,焉知生。知死的知,並不是去經歷,去嘗試,而是面對,是尊重。戲中主角大悟偶然下應徵「送行服務員」一職,負責在村中清潔遺體和整理儀容等的入棺儀式。
大悟受盡白眼,連心愛他的妻子也嫌棄他,決絕地說,她一生沒有反對他的什麼,只是當死人化妝師就不能接受。多年沒見的兒時朋友,也因為他這份職業,拒絕跟他來往。喪禮上的家屬,跟後輩說,日後千萬不能像他,淪落做厭惡性的工作。這正表達了一種人類懼怕死亡的思想-不只懼怕自己的死,也怕別人的死,因為死亡是不潔的。
然而,大悟卻敬業樂業,經歷一場又一場的儀式,送別了老人、兒童、澡堂阿姨還有拋下家庭不管的爸爸,漸漸了解了妝扮死者的重要意義。死,也要有尊嚴,要一絲不苟,就像大悟為死去的澡堂阿姨戴上她最喜歡的圍巾一樣,把人生的美好,帶到死亡的國度去。
只要勇敢面對死亡,才能明白生命存在的意義。就像大悟一樣,透過禮儀師的工作,明白到自己生存的目的,是為死者送上漂亮的一程。
秘密
與朋友茶聚於灣仔海旁的咖啡店。
咖啡店用上簡潔的裝潢,平實自然,給人清新的感覺。一杯咖啡,一本書,足以消磨一天的時間。書是有的,就是奈何沒有足夠時間呢!
朋友問,能守秘密嗎?我說,能,守秘密是我的專長。
她笑了笑,接著便慢慢告知我那個秘密。我很平靜地傾聽,這個所謂秘密沒有把我嚇一跳。其實,我不是沒有想過,只是我不敢去猜測,更不敢去相信。我不願意去想像一個我敬仰的前輩竟然做出這等事情來。我不認識那位前輩,但自從我喜歡文學開始,我就把他當成了偶像,也不時發著白日夢,想,能有他的成就有多好!然而,當一個被神化了的人一下子在你心目中喪失了形象,剩下的就只有強烈的失落感。我自認我的思想並不保守,我也不是不能接受這種事情,只是這種事情,不能發生在我的朋友身上!
希望保重。下次見面之時,可望是你覺醒之日。
咖啡店用上簡潔的裝潢,平實自然,給人清新的感覺。一杯咖啡,一本書,足以消磨一天的時間。書是有的,就是奈何沒有足夠時間呢!
朋友問,能守秘密嗎?我說,能,守秘密是我的專長。
她笑了笑,接著便慢慢告知我那個秘密。我很平靜地傾聽,這個所謂秘密沒有把我嚇一跳。其實,我不是沒有想過,只是我不敢去猜測,更不敢去相信。我不願意去想像一個我敬仰的前輩竟然做出這等事情來。我不認識那位前輩,但自從我喜歡文學開始,我就把他當成了偶像,也不時發著白日夢,想,能有他的成就有多好!然而,當一個被神化了的人一下子在你心目中喪失了形象,剩下的就只有強烈的失落感。我自認我的思想並不保守,我也不是不能接受這種事情,只是這種事情,不能發生在我的朋友身上!
希望保重。下次見面之時,可望是你覺醒之日。
2009年4月8日 星期三
關於法律
晚上跟青吃飯,談到了法律的哲學,談得興起,令原來口味一般的飯菜生色不少。他提出了有趣的觀點:法律是壞東西,沒有比有的好,因為法律是人為的,人為的東西並不完美。
我並不以為這個觀點是對的。我認為人類之所以有法律,是自然發展出來的結果。人類過著群體生活,三五成群,自然有利益衝突,要避免利益衝突,聰明的人類就發明了規矩,來規範行為。
這個觀點,很多哲人幾百年前已經說過,我只是拾人牙慧而已。
我並不以為這個觀點是對的。我認為人類之所以有法律,是自然發展出來的結果。人類過著群體生活,三五成群,自然有利益衝突,要避免利益衝突,聰明的人類就發明了規矩,來規範行為。
這個觀點,很多哲人幾百年前已經說過,我只是拾人牙慧而已。
2009年4月5日 星期日
爬山的思考
踏入四月,天氣開始暖和,昨天九龍公園的一片花海,告訴了我們春天的到來。
同事們興致勃勃地組織爬山,一行六個人,乘船往大嶼山,從愉景灣出發走到梅窩。天氣尚好,沒有預期中的下雨,只是稍嫌陽光猛了點,熱了點。如果涼風送爽,這將會是個完美的旅程。天氣那麼熱,看來最適宜爬山的季節已經結束了。
昨天是清明節,孝子賢孫拜祭先人過後,有欠公德,遺下火種,造成多處山火。我們登山途中的涼亭,遠眺看見遠處山頭冒煙,預感是山火,於是報警證實。警察於是叫我們不要前往。
我跟同事K與R判斷了形勢,覺得與火舌相距還遠,實在沒有原路折反的必要。同事A卻認為,既然有了警察的勸喻,最好不要冒險,畢竟八仙嶺事件,是可以重演的。
六個人裡面分成了兩種意見,一是繼續前往,二是原路折反。原本,我是認為,一團人應該要達成共識,共同進退。但我發覺,即使在這麼小的一群人裡,根本很難滿足每個人的想法。如果情況容許選擇,就應該像俗語說,道不同不相為謀,分道揚鑣罷了。
最後,我們每個人自主地選擇自己的去路。去與返,充分體現了真正的民主:不是少數服從多數,而是尊重和盡量滿足群體裡各種想法。
同事們興致勃勃地組織爬山,一行六個人,乘船往大嶼山,從愉景灣出發走到梅窩。天氣尚好,沒有預期中的下雨,只是稍嫌陽光猛了點,熱了點。如果涼風送爽,這將會是個完美的旅程。天氣那麼熱,看來最適宜爬山的季節已經結束了。
昨天是清明節,孝子賢孫拜祭先人過後,有欠公德,遺下火種,造成多處山火。我們登山途中的涼亭,遠眺看見遠處山頭冒煙,預感是山火,於是報警證實。警察於是叫我們不要前往。
我跟同事K與R判斷了形勢,覺得與火舌相距還遠,實在沒有原路折反的必要。同事A卻認為,既然有了警察的勸喻,最好不要冒險,畢竟八仙嶺事件,是可以重演的。
六個人裡面分成了兩種意見,一是繼續前往,二是原路折反。原本,我是認為,一團人應該要達成共識,共同進退。但我發覺,即使在這麼小的一群人裡,根本很難滿足每個人的想法。如果情況容許選擇,就應該像俗語說,道不同不相為謀,分道揚鑣罷了。
最後,我們每個人自主地選擇自己的去路。去與返,充分體現了真正的民主:不是少數服從多數,而是尊重和盡量滿足群體裡各種想法。
2009年4月3日 星期五
2009年4月2日 星期四
孔夫子
昨日朋友短訊,告知馬先生有國際電影節的票,我預感是好戲,所以急不及待答應了,後來才知被「騙」,片子原來是70年前拍的黑白片孔夫子。也是好的,能夠看一部遺失了幾十年、01年才被找到、又因聲帶破壞被送往意大利修復的經典電影,實在難得。70年前,拍一部戲平均需時數星期,耗資八九千塊,拍一部孔夫子卻用上足足一年,出資十六萬,堪稱當時的鉅片,一部四十年代的「赤壁」。但與「赤壁」直接比較,又不洽當,因為「赤壁」是商業片,孔夫子是打正旗號的歷史片,賣的是人文關懷,在當時充斥著商業片的上海社會絕無僅有。這是得來不易的機會,故一個人看,也是值得的。
電影雖然悶,但比預期中好看。原以為對白少,節奏慢,但原來不是,間中還有幾個笑話穿插,也有幾個本意認真但令人忍不了笑的地方。故事圍繞孔子生平,由其在魯國當官,及後周遊列國,直敘至回國安享晚年。最深刻的,是故事歌頌的是孔夫子,一個活生生的歷史人物,而不是完美無暇的孔聖人。故事說孔夫子周遊列國十四年,最後卻淪為喪家狗,一事無成,無功而還。這是孔子的失敗。導演沒有為追求完美而改寫歷史,反而通過真實的描寫,展現孔子有血有肉的一面。在這點上,導演是成功的。
電影雖然悶,但比預期中好看。原以為對白少,節奏慢,但原來不是,間中還有幾個笑話穿插,也有幾個本意認真但令人忍不了笑的地方。故事圍繞孔子生平,由其在魯國當官,及後周遊列國,直敘至回國安享晚年。最深刻的,是故事歌頌的是孔夫子,一個活生生的歷史人物,而不是完美無暇的孔聖人。故事說孔夫子周遊列國十四年,最後卻淪為喪家狗,一事無成,無功而還。這是孔子的失敗。導演沒有為追求完美而改寫歷史,反而通過真實的描寫,展現孔子有血有肉的一面。在這點上,導演是成功的。
訂閱:
意見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