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5月19日 星期二

南京!南京!

看过南京!南京!,我们的内心难免滋生愤怒,用力地把双拳紧握,咬牙切齿,痛骂日本人。但冷静下来,想深一层,这是导演所想吗?我觉得,这部戏的目的不是想唤起中国人的民族情绪,鼓催反日,而是从基本人性角度出发,向这种泯灭人性的罪行大声疾呼,反对极端民族主义,反对不义的战争。

此片是深度之作,可见导演用心良苦。导演摒弃了色彩,全片黑白,型造了一个气氛肃穆、黯淡无色的杀占场。黑白效果更能把颜色官感抽离,让观众专注地投入于人物情节的感情张力当中。

此片的其中一个重要信息,是历史记载的必然性。历史舞台上的人与事,都会因为某些人的幸存,或某种形式的记录,保存下来,成为历史的一部分。因为有了记载,所以后世不会遗忘。正如南京大屠杀,即使日军杀尽千万人,总会有人死里逃生,总会有人如小豆子,或者邓先生的遗腹子。
记得舍身的唐先生临被处决时对日本军官说:你晓得吗?我太太又怀孕了!這些倖存的人,他朝一日,會站出來,亲口作历史见证,指责这反人性的罪行。片尾的安排更见导演心思。在片尾一幕,导演安排一张张戏里主角的黑白照,下面写上出生和死亡年份。最后,到小豆子的照片时,下面则写着,小豆子至今还活着。最后一笔,道出人民不会遗忘,终结全片,强而有力。

片中也有一句话至今难忘,情景是这样的:被日军虏回来的小妹子,在日军的虐待下导致精神失常,在日军军营里疯癫地放声唱歌。日军军官听到后,几乎没有犹豫,就把她拉到柱后,一枪轰毙。杀人后,他若无其事地跟手下说,
她这样活着,还不如死掉。看到这里,我不敢感叹,自信比人强,自以为有能力掌握其他人的生杀大权的,不就是日军侵华的背后中心思想吗?不就是真正杀害中国同胞的凶手吗?

你不是没看过我们的强大。我们花了三天攻陷南京;移平这里,只用一小时。你们没有选择。

战争总是残酷的。战争中人的行为,往往会超越人的常态,脱离人性。无论如何,台海之间,不要意识形态的争论,不要战争。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