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裡很多的啟發,往往來自陌生人之間的萍水相逢。但萬萬意料不到,今天啟發我的,竟然是一個的士司機。我一直以為,香港的的士司機是世界上脾氣最臭、最暴躁、最不快樂的生物。想不到,這個看法,恐怕從今以後要改一改了。
關於張愛玲的文學講座,今天在港大舉行。講座找來了李歐梵教授、南方朔、陳子善教授,一早報了名,打算去。但後來遲到了,不得不"飛的"趕赴。
匆忙上了的士,因為港大正門與側門的問題與司機拉上別的話題來。原來,這位余先生的二兒子在MIT畢業。余先生在美國生活過幾年,是見過世面的人。他說,嘿,真是黑色幽默,三位兒子都大學畢業,如果每人每月兩千塊家用,理論上早就退休了,為何還要在古稀之年奔波勞碌?對於兒子為什麼沒有供養他以安享晚年,他沒有多說,我也沒有追問。他說,可是我卻很enjoy現在的生活呀,起碼,我不用為三餐擔憂,風雨交加時有安居之所,天冷時有厚衣披身,做人若這樣,還有什麼要埋怨呢?
我想,他是幸福的。懂得滿足的人都是快樂的。
他說,其實,三餐溫飽還不算得上是什麼。最令他快樂的,是另有一件事。有一天,他在家中,三個兒子不知道他也在家裡,他們正在客廳中談論著報紙上的一單新聞,新聞大概是關於一位行俠仗義的的士司機。一位兒子說,啊,這個司機九成是老豆!
余先生不是那位熱心的司機。但他聽到兒子的對談,心頭熱了起來,終於知道,原來自己在家人心目中的評價,是那麼的崇高,那麼的高潔!老人家感到老懷安慰,此生也再沒遺憾了。
人生的終極快樂,不需要很多金錢,只需要一種self-actualization,特別是至親對你的評價。
貌似五十多歲的余先生,告訴我這個黃毛小子,其實自己已年逾七十。原來快樂的心境,才是人類長生不老之藥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