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2月22日 星期日

對死亡的一點聯想

甚麼是死亡?死亡作為一種狀態,乃生者建構出來的概念,對死人來說不存在任何意義。有人認為只有死人才能夠明白死亡,這說法假設了人死後不但有靈魂,更有個健全的腦袋,去明白死去後的存在本質。但這樣的假設顯然沒有科學根據。腦袋指揮思想,人死去後,即使有幸能保存靈魂,也不能享有保留腦袋的優待-所以,死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死去,換句話說,死人並沒有自知之明。

所以,死亡是生者的事,與死者無關。

死亡的過程就不同了。它不只是生者的事,也是死者的事(或許是最後一件吧)。這個過程,因應情況,對生死者造成不同程度的痛苦。如果過程是絕症,即是能夠預見的死亡,那死者往往要比生者痛苦。雖然你來得及跟親愛的道別,也不能抹去許多的回憶,這包括童年、長大、初戀、失戀、振作、成功等等的片段。當醫生說你只剩下一天的命,那就是說,一天以後,就是那麼的二十四小時的將來,你就要闊別床前的家人和朋友,也要跟一直鼓舞你的美好的回憶狠狠地一刀兩斷。你的家人呢,你的朋友呢,他們事前有足夠的心理準備,跟你好好道別,也可以用時間做藥,去接受,去消化,去打算你死後對家人的經濟影響。所以,你放心,他們沒有你痛苦,最痛苦的人,恐怕是將死的你。換一個情況就迴然不同了。比如說是交通意外,生者比死者痛苦十賠。為什麼這樣說呢?因為離去匆匆,死者根本反應不來,臨死前正忙著掙扎求生,來不及在反思一生。有什麼值得開心,有什麼值得懷念的,在危機之際,生死關頭,淪得一片空白。大膽來說,死者可能連自己快死,也不清楚,更何況痛苦呢。可是對生者來說,你的離去簡直是晴天霹靂,是不能接受的噩耗。你想像,在家人眼中,昨天的你還是好好的,還說媽做的菜好吃,怎地今天竟‧‧‧那種生死的反差,怎能不算是最苦呢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