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由的庶民經濟,任他由之,不隨意用政策干預,原來古已有之。
漢司馬遷於貨殖列傳序有曰: 故善者因之,其次利道之,其次教誨之,其次整齊之,最下者與之爭。
又曰: 故待農而食之,虞而出之,工而成之,商而通之。此寧有政教發徵期會哉?人各任其能,竭其力,以得所欲。故物賤之徵貴,貴之徵賤,各勸其業。樂其事,若水之趨下,日夜無休時,不召而自來,不求而民出之。
2009年11月17日 星期二
2009年11月10日 星期二
救濟
在中區碰見乞丐是常見的事,並不見怪。某日路過中環街市,見到有乞丐靠著牆壁席地而坐。乞丐全身皮膚燒傷,面容潰爛,五官模糊,讓人辨不出原來的面貌。這樣的外貌,不論在有多開放自由的社會,也很難被人接受,自力更生,過正常人的生活。我猜想,有血肉的人,目睹如此景象,應該無不感到一股難堪,但當中很少停下來作施捨。城市人普遍認為乞丐不是不善營生的懶人,就是集團操控的工具,故為了歇止歪風,他們大都疾步而過,視而不見,眼不見為乾淨。也有抱著宏觀政策思維,認為乞丐數目眾多,以一人之微力,不足以救萬民,長遠也解決不了貧窮問題。諸多的藉口,卻只反映了城市人的虛偽心態。話說回來,那天卻有兩個異地回教徒在殘丐前放慢腳步,掏出碎銀施捨予之。唉,不同膚色、語言、宗教的人尚且懂得接濟非我族類的弱勢社群,更何況同根的人?救濟不分民族疆界,因為苦難是人類共同之處,沒有語言宗族之分野。這是善心回教徒駐足施捨的原因。至於我,頓從一貫的虛偽猛然省悟過來,掏出了口袋裡的幾塊錢,只望殘丐在那個轉涼的晚上可有餐溫飽。
訂閱:
意見 (Atom)